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作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在程家桥街道“安家”后,专业力量的聪明才智有了更宽广的“用武”之地。在街道的“邀约”下,社会组织加入社区治理、参与社区协商,身影活跃,为共创和谐家园注入新活力、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引进来、用得好、见实效,目前,程家桥街道已拥有注册的社会组织45家。在居民眼中,社会组织具有脑子灵、方法多、专业性强等特点和优势,是社区治理中的“活跃分子”;参与项目时,他们既注重研究社区规划又创新打造应用场景,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在建设过程中,生境花园座椅的设计要增加扶手,更重要的是,椅背的倾斜角度不能太斜,不然老人坐下去就半躺着,很难起身”;“要凸显花园对认知症障碍老人的疗愈功效,也要把握好尺度避免老人的排斥”……当程桥二村“开放式养老社区”建设项目正式确定后,针对“五心家园”之“匠心忆园——忆·生境花园”的设计方案,程家桥街道积极搭建议事平台并连续召开多次意见征集会,与会方有居民代表、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在项目启动前,寻找参与社区协商和社区治理的契合点,体现了社会组织的独具慧眼,然而,每一个闪光点的发现和意见建议的精准提出,都离不开社会组织做好前期调查研究的扎实基本功。走街串巷,开展“田野式”调研、“地毯式”调研、“拦截式”调研,社会组织通过有趣的手法、独特的视角开展系列调研,目的就是寻找参与社区治理的机会点。“主题是‘忆’,关于记忆,可以从片区的回忆角度进行发散”;“‘忆’要格外突出,可通过认领园艺、色彩、芳香植物等元素,让老年人打开五感”;“花园中,与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相关的故事,‘链接点’需要进一步挖掘”;“设计师将花园功能定位为观鸟花园,那么,鸟类保护与疗愈功能是否可以有所关联”……一次次基础调研+“头脑风暴”,意见提出来、思路全打开,对于忆·生境花园的打造,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上海青创社会服务中心、上海身通达护理站、程家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程家桥街道汉方众福公益促进中心、逸仙西郊养老院、逸仙程桥养老院等多家养老服务领域和社区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在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执行、项目评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秋日午后,在忆·生境花园中漫步,不难发现认知障碍的疗愈功效早已“化于无形”,一花一草皆景致,直接令老年人的“五感”打开,沉醉其中。程家桥街道与社会组织之间通过合力搭建多方共治平台形成治理合力,各司其职、协商讨论,相互促进、资源共享。
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要人人来参与。程家桥街道把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的政治方向,把“支部建在社会组织中”,围绕协商什么、和谁协商、如何协商、协商成果落实与评估等内容,采取“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多元善治模式,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民主协商。如此一来,社会组织参与协商的选题凸显了一个“准”字,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从中选取群众所盼、自身所长的切入点。与此同时,程家桥街道将参与协商、民主议事、社区自治的理念贯穿于社会组织协商工作的“提、立、办、督”各个环节和全过程,“邀请”多元力量参与,积极推动社区协商机制落实。
细数45家社会组织的分类,程家桥街道发现,这些社会组织中从事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创业就业指导等领域的公益机构是目前社区稀缺的类型。补齐短板、做好做强。从今年开始,程家桥街道推出包括实施社会组织党建“种子”计划、社会组织品牌“领军”计划、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赋能”计划、社会组织规范化“细胞”计划等在内的“四大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推动辖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