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商汤科技发布讣告,其创始人、人工智能科学家、浦江实验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因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5日23时45分过世。
据讣告,“汤晓鸥教授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富有家国情怀和战略眼光。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矢志创新、勇担重任,把全部精力奉献于计算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原创技术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二十多年来悉心培养学生,桃李满天下。他们将传承汤晓鸥教授的精神和理念,在发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公开信息显示,汤晓鸥,1968年出生于辽宁鞍山,为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于2021年8月23日获委任为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汤晓鸥还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工程学院杰出学人。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及视频处理。
人脸识别造商汤
除了商汤科技的创始人外,汤晓鸥还有另一个身份:他被业界称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探路者。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2014年成立于香港,创始团队源于2001年在香港创立的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成员包括汤晓鸥教授及实验室的核心成员。
2014年3月,汤晓鸥发布一项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在全球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同年6月,汤晓鸥团队进一步发表DeepID系列算法,又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9.55%,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
正是这些技术的突破,拉开了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序幕,与此同时,商汤科技也随之诞生。据悉,商汤基本是通过汤晓鸥教授以及实验室师兄弟的关系,在创立开始就完成了原始人才积累——实验室的许多博士生加入商汤,成为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三年、又作为博士后驻站三年的徐立也在2015年初加入商汤,担任CEO。
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上,汤晓鸥介绍,在商汤科技他们推崇的是“羊”文化,“我们提倡的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AI。”
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于IPO前经历了12轮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软银、春华资本、银湖资本、IDG、上海国际集团、赛领资本和鼎晖资本等。在业内,商汤科技与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并称“AI四小龙”。
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3.85港元/股。在上市仪式上,徐立表示,“每个时代的企业都承载着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责任,我们的命题是如何从生存、追赶到发展与开创。当我们看到了技术的巨大突破,商汤人希望推动技术落地,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
挣扎前行的商汤
商汤科技在上市后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二级市场数据显示,商汤科技股价已从上市初期最高点9.7港元每股跌至目前的1.26港元,上市两年左右时间股价跌了近九成。港股商汤科技15日收于1.26港元,市值421.7亿港元。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微增1.3%。在2018年至2021年的高增长后,2022年营收已出现下降,增长动能不足。
从收入结构来看,商汤科技的营收由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业务构成。2023年上半年,四大业务的收入分别为8.54亿元、3.12亿元、1.84亿元、0.84亿元。
但今年上半年,智慧城市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7.7%,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同期的30.7%下降至12.8%,业务收入贡献率进一步降低。另外,智慧汽车板块整体收入同比下降30.5%。
另一方面,困扰商汤科技最深的还是盈利难题。截至目前,商汤科技尚未实现盈利,2018年至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均为亏损,且2022年前呈现加剧态势,分别净亏损34.28亿元、49.63亿元、121.58亿元、171.4亿元、60.45亿元。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达31.4亿元。
背后是研发的大量投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商汤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36.14亿元、40.14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45.80%、63.30%、71.11%,76.89%、105.00%。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7.83亿元,费用占营收比例更是升至125%。
商汤科技曾在招股书中称,公司经营所处的行业受到快速技术变革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方面亦在快速发展。公司需要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包括财政资源,以取得技术进步,从而扩大产品线并使产品及服务具有创新性及市场竞争力。
今年中期财报发布后,商汤紧接着传出来裁员消息。有媒体报道称,商汤多个事业群都出现了裁员现象,涉及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新兴创业事业群(EIG)、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彼时,商汤科技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科创企业,商汤科技集中资源,聚焦于包含通用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战略性增长领域。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并对组织和人才结构进行优化,以更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创新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财报中,商汤大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了670.4%,对业务贡献度从2022年的10.4%迅速提升至了20.3%,成为商汤科技最强劲的增长新动能。今年年初乘上人工智能东风,商汤科技的股价在4月份最高涨到3.7港元/股。
徐立表示,在这个半年度,大模型和生成式AI可以说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科技突破,商汤迎来了极其关键的发展时期。
对于深耕人工智能的商汤来说,在生成式AI浪潮下,商业落地也会迎来更大机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AI大模型市场研究报告》,商汤在产品技术、战略愿景、生态开放构建等综合竞争力国内第一。
关于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商汤在财报中披露,2023年8月,新模型InternLM-123B参数量提升至1230亿,与此同时,智能计算基础设施SenseCore AI大装置上线GPU数量由2023年3月底的27000块提升至日前的约30000块,算力规模从5 ExaFLOPS提升至6 ExaFLOPS。
源头创新也始终是汤晓鸥坚持的方向。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他分享了三个学生过去十年在深度学习上的梦想故事,强调了中国学者在大模型研究中作出的原创贡献。这是汤晓鸥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2011年到2013年的CVPR和ICCV这两个计算机视觉最重要的会议上,全球共有29篇文章关于深度学习,其中有14篇出自我们的实验室。我们有18项工作在全世界第一次将深度学习用到视觉问题上,包括人脸识别、人脸检测、人脸重建、物体检测、人体姿态、图像超分、三维形状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最核心的问题。在深度学习的大门上,我们按了18次门铃。”汤晓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
他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新一代的学生已经在上海成功起步。“我想对所有我曾经合作过的学生、老师讲一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有这段最好的时光。”